低溫超導和高溫超導如何區別?
超導材料從超導溫度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40K以下的,即低溫(常規)超導材料,40K以上的叫做高溫超導材料。
一般來說,把臨界溫度高于40K的超導體稱為高溫超導體,而把臨界溫度高于300K左右的超導體稱為室溫超導。也就是說,在超導界,“室溫”其實是要比“高溫”高得多的。
至于為什么高溫超導體的分界線是40K,還要從超導的機理說起。
1911年,onners首次發現在4.2K以下汞金屬會表現出超導電性。1957年,BCS理論通過電子庫伯對的形成解釋了超導的機理。然而,BCS理論預言超導的臨界溫度最高只有40K,這極大限制了超導的應用。經過不懈的努力,科學家們找到了不能用BCS理論來解釋的超導體,例如臨界溫度在26K到55K的鐵基超導體,以及38K-138K的銅基超導體。以上這些臨界溫度高于40K,不能被傳統BCS理論來解釋的超導體被稱為高溫超導體,也叫非常規超導體。在這些非常規超導體中,銅基超導體是最被廣為接受的高溫超導體,因為其超導臨界溫度達到了77K(液氮沸點),可以較為簡單地應用到生產生活中。
本文相關專題
推薦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技術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