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IC 2023| 大咖云集!“體外診斷儀器創新論壇”報告嘉賓公布
體外診斷是一種在人體外部進行疾病診斷和分析的方法,通過分析人體樣本來獲取有關疾病或身體狀況的信息。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和分析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分析檢測技術被應用于體外診斷中。同時,國內體外診斷儀器在研發、生產和應用方面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儀器在體外診斷中的最新應用和發展,第八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 2023)同期將特別舉辦“體外診斷儀器創新論壇”,邀請業內多位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歡迎大家關注和參與!
組織機構 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
冠名贊助 杭州博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日程
報告人簡介
葉邦策,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學者,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上海市科委優秀學科帶頭人。Biotechnology & Applied Biochemistry副主編,Journal of Bacteriology編委,Biotechnology Journal編委,“合成生物學”期刊編委,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編委。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2008年獲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近年來在Cell Host & Microb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Cell reports, Cell Chemical Biology,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發表SCI論文30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學及智能生物系統設計、分子機器與生物傳感研究。
吳愛國,研究員、國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計劃學者。現任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學術委員副主任、黨委委員、寧波慈溪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理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材料生物學與智能診療技術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納米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超聲分子影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納米生物醫學工程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等多個學術兼職。
專注于分子影像探針生物材料及其相關儀器設備研究,在磁共振成像探針、超聲造影成像探針及NPY靶向的腫瘤治療可視化成像探針和相應的儀器開發等方面形成了獨創性的研究體系做出了系統性貢獻,先后在Biomaterials、Adv Mater、ACS Nano、Nano Lett及Chem Soc Rev等發表文章332篇(含雜志封面等39篇)。與國內醫院合作成立了醫工融合創新中心,實現了由醫院臨床醫生出題,醫院出資(3000萬元+)、醫院和科研院所聯合攻關的醫工深度融合交叉合作的新模式。
劉波,大連理工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后流動站負責人。曾任第二軍醫大學講師、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智能傳感器創新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遼寧省集成電路與生物醫學電子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大連市醫學信息與康復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近年來主要從事針對蛋白標志物體外檢測和活細胞動態檢測的熒光蛋白探針與傳感器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應用。主持國家與省部級科研項目二十余項,企業橫向研發項目4項。近年來發表論文100余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其中兩項成果已轉化。
常凌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畢業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2016),曾于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細胞生物芯片、納米電穿孔等。發表SCI期刊論文90篇,近5年通訊 / 一作60篇(期刊IF>10論文50篇);獲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自然基金等項目支持;曾獲Micro Nano Engineering青年科學家獎(Elsevier期刊, 首位國內獲獎人)、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最高獎-校長獎、中國科協科技新銳人物獎等榮譽。兼任科技部十四五前沿生物技術重點研發計劃指南專家、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國微納技術學會、中國抗腫瘤學會等分委會委員。創立載愈生物,完成天使和Pre-A輪融資累計3000余萬,當前估值1.5億。
潘挺睿教授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席教授,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入選國家級領軍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Fellow,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Fellow,歸國前為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終身正教授。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2006年起受聘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期間擔任加州大學微納米制造中心(CNM2)主任。2021年初回國,全職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籌建其首個醫工交叉的新型研發機構—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iMED),并被國內外多所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聘為客座教授。
張鈞,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檢驗科主任,浙江省醫學精準檢驗與監測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衛生高層次創新人才。
主要社會兼職:浙江省醫學會檢驗醫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委員、管理學組副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委員、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副會長兼總干事;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基層檢驗技術標準化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浙江)衛生健康創新轉化聯盟-檢驗檢測專業聯盟理事長,浙江省防癆協會檢驗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標志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腫瘤免疫;生物標志物的研究及臨床應用;感染與腫瘤。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浙江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浙江省自然基金等課題17項,近年發表SCI論文80余篇。榮獲2019年度全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優秀專業基地主任”稱號。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
何雅億,博士,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博士后。目前擔任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行政副主任和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肺癌精準免疫亞學科負責人,先后至云南東川人民醫院進行扶貧援滇、上海新國博及復興島方艙醫院新冠救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訪問學習。
何雅億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信部揭榜掛帥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項目及橫向課題10項,以第一/通訊(含共同)在本領域權威期刊發表論文45篇,IF>10的論文15篇,H指數25。同時,何雅億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CSCO研究基金會評審專家和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呼吸與危重癥醫學(英文)》(CMJ PCCM)期刊編委。
此外,何雅億作為指南專家組主要秘書參編了2019年《CSCO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及2020年至2022年《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參與了《2019年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和《2019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撰寫工作。
蘇彬,現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分析化學研究所所長,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界面電化學、電化學發光新方法/新技術/新儀器、電化學體外診斷和生命健康檢測等方面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先后承擔和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公安部課題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在JACS, Angew. Chem., ACS Central Sci, Anal. Chem.等期刊共發表論文190余篇,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2件。
劉清君,浙江大學生物傳感器國家專業實驗室,教授。現任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兼任教育部生物醫學工程教指委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理事等學術職務。主要開展生物醫學傳感與檢測技術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主編中英文著作7部、英文章節8章;主編了《生物醫學傳感與檢測》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以第二負責人獲教育部優秀成果二等獎2次。
余輝,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曾在香港科技大學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作為博士后與助理研究科學家開展研究工作。2017年回國,主要研究方向為光學生物傳感技術及儀器,近年來在PNAS、ACS Nano等頂級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作為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課題負責人、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骨干、基金委面上項目負責人、橫向技術開發項目負責人承擔多項科研項目。
呂建新,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浙江省“萬人計劃”杰出人才,浙江省衛生領軍人才。現任浙江省人民醫院/杭州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檢驗診斷關鍵技術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醫學遺傳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杭州中科杭醫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
主要學術職務: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委員、教育學組執行組長,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常務委員、線粒體疾病檢驗醫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華人檢驗與病理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藥食同源代謝干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副會長,浙江省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分會主任委員,教育部醫學技術類專業教指委委員。美國臨床化學會(AACC)Academy Fellow。Aging and Disease、中華醫學檢驗雜志、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等編委,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副主編,浙江醫學教育主編。
主要從事線粒體生物學與線粒體疾病檢驗診斷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6項。主要研究成果獲浙江省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項;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16項。主編《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分子診斷學》、《分子生物學》、《檢驗與臨床診斷——分子診斷學分冊》、《常見疾病的檢驗診斷》等教材和專著15部。近五年以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在Sci Transl Med、Sci Adv、J Exp Med等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
聶舟,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生物大分子化學生物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領域為生命分析化學及化學生物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蛋白質和核酸的生物傳感及功能調控新方法研究。近5年以通訊作者先后在Science Advances,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9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青、重點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曾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并獲得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學者獎,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盧嘉錫優秀導師獎,湖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等獎勵。
段學欣,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教授,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天津市微納機電系統(M/NEMS)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入選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世界經濟論壇青年科學家。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負責人。目前擔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分會理事會理事, Cell Press: Heliyon雜志副主編,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主編,國際聲流體研究委員會(Acoustofluidics) 委員。
鄔建敏教授,浙江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導師,中國化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微納流控學會理事。已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重點項目等。在國際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Adv. Funct. Mater., Small, Anal. Chem.等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申請及獲得中國發明專利及美日韓等海外專利授權四十余項。目前從事的研究領域在包括:半導體微納材料界面的質譜離子化機理、質譜芯片在高通量代謝與肽組學分析、臨床質譜體外診斷系統、質譜組織成像;生物傳感及人體呼出氣分析等。主導研發的全自動肽譜分析系統入圍工信部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揭榜項目,并入選浙江省制造業首臺(套)產品工程化攻關項目及高端醫療器械產品指標清單。
李舟研究員,博導,國家杰青,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專家。擔任多項學術期刊編委,曾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主要從事新型生物電子器件和醫療器件的研究,包括健康監護與治療的植入/穿戴電子醫療器件、生物傳感器、可降解電子器件,以及生物力學的研究等。已在Nature 和Science的子刊上發表論文9篇,發表國際期刊論文220余篇,SCI引用13700余次,H-index 為63。
蒲巧生,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委員,《分析測試學報》、《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和《Talanta Open》雜志編委。曾從事原子光譜分析、流動注射及其聯用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微流控分析、生物傳感器和分析儀器微型化方面,致力于低成本微流控芯片電泳及其相關工業在線分析設備的研制、基于微通道脈沖流動電勢測量的生物大分子分析、新型功能材料的分析應用等。在Nano Letter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刊物發表論文120余篇,授權專利8項。
黃又舉,教授,博士生導師,杭師大科研處副處長,國家優青。黃又舉教授長期從事納米生物傳感器探針材料基礎及應用研究,提出了智能高分子調控“納米晶核補丁”策略,量身定制出30多種高效可醫用探針材料;發展了探針材料的智能多功能表面修飾策略,實現了不同維度(1D、2D和3D)的宏觀可控自組裝,揭示了探針材料與傳感器性能內在關聯性;研發了系列基于探針材料的高性能納米生物檢測技術,探索了在食品安全和醫療領域的產業化應用。近五年,以通訊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ACS Nano, Bio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和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80余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0項;主持科研項目20余項,包括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入選了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特聘專家、浙江省高等學校“院士結對培養青年英才計劃”、首屆浙江省青年科技英才獎、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項目。
王毅,溫州醫科大學、國科大溫州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2007年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攻讀博士,2010年獲德國美因茨大學博士學位。先后在奧地利國家技術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科研工作。2015年8月回國,任溫州醫科大學、國科溫州研究院研究員,國科溫州研究院黨委委員、僑留聯主席、支部書記。
王毅研究員長期從事納米材料生物化學傳感方面的應用研究,以及光電生物傳感器、光學成像和人工智能的研究開發工作。其中包括無創生物分子檢測傳感器、角膜接觸鏡傳感器的開發,腫瘤檢測和篩查技術的研究以及光學傳感器械的開發,并實現1項成果產業轉化。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浙江省公益項目、溫州市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項目等。入選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長期、浙江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浙江省高校領軍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等。入選2022年度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擔任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ture子刊)的助理編輯,《光散射學報》的編委,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浙江省光學學會第七屆常務理事,溫州市科協常委、溫州市高層次人才聯誼會理事等。截止目前發表SCI論文76篇,H指數35(google學術),英文著作3部,申請發明專利21項。
徐宏,博士,上海交通大學 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崗學者,上海市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主要從事具有精密表、微觀結構的納米功能復合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基于微納米技術的多指標、超靈敏生物檢測技術及其在重大疾病早篩早診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在體外診斷用高品質功能微球的創制具有較好的理論基礎與產業化轉化經驗,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系列以微納技術為核心的生物檢測創新方法。先后在JACS, Adv. Mater.,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Nat. Commun, Small, Small Methods, Biosens Bioelectron. 等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申請或授權發明專利50多項,專利成果轉化率大于70%。科研成果榮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及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
劉志剛,杭州博日科技研發中心主任,浙江大學碩士生導師,醫療器械行業從業將近30年,海信醫療創始人之一。在醫學影像、IVD領域經驗資深,現階段在分子診斷領域從事研發工作。
董文飛,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所務委員,研究員;蘇州國科醫工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負責人;任中華預防醫學會血液安全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輸血裝備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等。長期從事納米生物醫學光子學研究,聚焦于納米材料和技術在生物醫學傳感、成像和診療等領域中基礎與應用研究,發表SCI文章140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5件。負責國家級課題等10余項,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國自然面上、國自然重大研究計劃培育等。2018年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CAIA獎),同年獲蘇州市科技進步獎等重要獎項。
許太林,博士,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7年獲得北京科技大學博士學位,2013-2015在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訪學,2017-2020年為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智能可穿戴生物傳感器件,微液滴傳感器件,超痕量標志物的聚集分析器件。主持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基金5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重大研究計劃1項。近年來在Chem. Soc. Rev.、Adv. Mater.、J. Am. Chem. Soc.等雜志發表論文120余篇,被引用7000余次,H-index為44。授權發明專利12項。擔任Nat. Electro., Sci. Adv., Nat. Commun., Adv. Mater., ACS Nano等90個SCI雜志評審專家。參與孵化企業兩家,參與研發5個傳感器產品。擔任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副主編,Journal of Functional Biomaterials 編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編委,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編委。
關于ACAIC 2023
第八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 2023)定于2023年11月28-30日在浙江杭州召開。主題為“分析儀器創新進展、挑戰及對策”,將邀請科技管理人員、院士、知名學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參會并作學術報告。
會議包括:大會特邀報告、分會邀請報告、專題報告與討論、論文墻報展講、儀器展商/公司交流會等。同期還將舉行分析儀器、關鍵部件展覽。會議規模預計超過500人。
主辦單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承辦單位:
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
中國計量大學計量測試工程學院
專題論壇:
1、體外診斷儀器創新論壇
2、質譜儀器創新論壇
3、色譜儀器創新論壇
4、熱分析與量熱儀器創新論壇
5、集成電路技術發展與分析儀器創新論壇
6、科研儀器技術創新與標準化論壇
7、電子顯微鏡創新論壇
8、生命科學儀器創新論壇
9、生物光學成像技術創新論壇
10、科學儀器在臨床中的轉化應用論壇
11、分析儀器關鍵部件創新進展論壇
詳細信息請見:
報名參會
點擊或掃描二維碼報名參會
會議地址
杭州太虛湖假日酒店
參會贊助聯系
孫立桐(電話:15801142901,微信同號;郵箱:slt@fxxh.org.cn)
-
焦點事件